中国企业工资集体谈判关系研究

中国企业工资集体谈判关系研究

作者:师大云端图书馆 时间:2015-06-16 分类:期刊论文 喜欢:3449
师大云端图书馆

【摘要】随着经济体制由计划向市场转型、社会结构由单一向多元变迁,中国已经逐渐步入现代社会发展的高风险阶段。劳资关系在社会经济结构变迁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风险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劳资关系相关主体之间的矛盾与冲突问题成为了当前最为突出的社会经济问题之一。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初,由于资本要素缺乏、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以及政策制度的倾斜等原因,使得劳资关系表现出明显的“资强劳弱”特征。这种劳资关系不同于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企业与劳动者之间形成的一体化的劳动关系。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企业和职工也有矛盾和冲突,但在当时的政治环境和社会体制下,劳资关系主体之间没有根本性的冲突,在协调彼此之间的关系上不需要也不可能有更多的制度设计。中国经济社会体制转型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也使劳资之间的矛盾冲突凸显出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劳资双方开始作为独立的参与主体,基于所掌握的信息进行策略互动博弈。在要素结合的方式及产品分配比例上,双方可能存在着分歧,进而产生矛盾和冲突。中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体制遗留问题、市场主体不到位问题、全球化跨国资本的冲击和地方政府的经济增长压力等相关问题使得“资强劳弱”的格局得以确立并进一步强化。在这样的过程中,劳资双方在契约关系的规则制定、乃至生产领域和分配领域等关涉利益博弈的各个方面的严重不对等,可能会使双方的冲突行为变得更加频繁,冲突升级并转化为改革发展的一项重大风险,以至于影响社会的和谐以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一种制度设计,协调劳资冲突,缓解劳资矛盾。而集体谈判制度作为协调劳资关系的有效方法正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关注,从理论和实践上对集体谈判制度进行研究显得十分必要。从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来看,劳资双方在上百年的斗争过程中,遵从现实双方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要求,逐渐产生完善了集体谈判制度,集体谈判制度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处理劳资纠纷最重要的手段。虽然中国的国情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在政治体制、政府职能、要素市场的发育程度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差异,但作为一个向着市场化积极推进的发展中国家,必定面临着与发达国家所经历的共同规律,这一点在中国决策层和基层都形成了基本的共识,如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关于市场在资源的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论述就是有力的证明。在协调劳资关系,平衡企业劳资力量,促进企业工资分配制度更加合理、更加公平上也要借鉴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理论和实践。本文的研究以马克思的劳资关系理论和工资理论为指导,借鉴其他西方劳资关系相关理论和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实践经验,以现阶段我国企业劳动关系现状为依据,在国内外关于企业工资集体谈判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以劳资关系系统理论为分析工具,以集体谈判的构成要素为分析要件,建构理论分析框架,在研究过程中,就我国企业工资集体谈判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原因进行梳理,并就现阶段中国企业工资集体谈判的改进与完善,提出了自己的对策建议。在建构分析框架上尝试进行创新探索,将公共组织或个人作为第四方主体引入传统的劳资政三方机制中进行分析研究。论文遵循“梳理理论—建构框架—实证分析—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思路,设计了中国企业工资集体谈判研究的技术路线,确定了相关的研究内容,全文包含八章内容。第一章为导论。介绍本文的写作背景、研究内容、意义和目的,提出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以及可能的创新与不足,同时对关键概念——劳资关系与劳动关系、工资集体协商与工资集体谈判进行了界定释义。第二章为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本章细致梳理了马克思及西方其他学者的劳资关系理论和工资理论等一系列相关理论和模型,对国内外集体谈判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系统梳理和评述,对近年来国内外文献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也进行了评析,通过对相关理论和文献的梳理研究,为本文的写作奠定基础。第三章为中国企业工资集体谈判的分析框架构建。本章通过分析企业工资集体谈判的主体、内容、程序、结构、争议调解与仲裁、制约手段等构成要件,建立一个理论分析框架,本章是本文的创新点。其重点是针对我国劳资关系的特点和企业工资集体谈判的具体实践,借鉴西方劳资关系理论,特别是邓洛普劳资关系系统理论,提出我国企业工资集体谈判的主体、社会环境、共同理念和规则的构建等分析框架。笔者在传统的“劳、资、政”三方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劳、资、政、公共组织或个人”的“四方合作博弈”关系及运行规则的改进的创新研究。“四方合作博弈”关系是在“劳资政”关系的基础上,加入“公共组织或个人”的第四方合作性元素,同时改进运行规则,其目的是在企业工资集体谈判的运行中,通过建立新的劳资关系的合作博弈机制,进而实现劳资关系和谐发展。第四章为国外工资集体谈判模式分析及借鉴。本章重点研究了美国、日本和德国的工资集体谈判制度,分别就其模式的具体内容、运行效果、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梳理,就西方发达国家的模式对中国企业工资集体谈判制度的借鉴意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第五章为中国企业工资集体谈判的发展历程、实践模式和绩效评价。本章全面梳理了中国建立工资集体谈判制度的发展历程;研究了中国推行企业工资集体谈判的地方模式,对不同模式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通过专门的调查统计,分析了四川省企业工资集体谈判的实施效果和影响因素。从实证分析的角度研究了中国企业工资集体谈判制度的建立、发展和效果。第六章为中国企业工资集体谈判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笔者利用劳资关系系统理论和集体行动等理论系统梳理了中国企业工资集体谈判存在的主要问题。分别分析了中国工会组织的独立性,代表性的问题、工人参与集体谈判行动的问题、政府在企业工资集体谈判问题上的认识和行为问题、资方在工资集体谈判中的行为问题、企业工资集体谈判相关法律法规的问题、企业工资集体谈判的结构问题、企业工资集体谈判的第四方调节机制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梳理和研究,为构建中国特色企业工资集体谈判制度奠定了基础。第七章为中国企业工资集体谈判对策分析及改进。本章从构建劳资关系的多元价值判断入手,从加强国家和地方立法,建立工资集体谈判的法律支撑体系、加强工会组织的代表性与独立性建设、通过选择性激励,促进工人参与集体行动、实现谈判的结构调整,加强雇主组织建设、加强信息披露,促进谈判的对等性、保障工会必要的集体行动权、引入第四方协调机制等方面系统提出了中国企业工资集体谈判的对策建议。这些建议在实践中有的具有一定的操作难度,但面对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和劳资矛盾日益加剧的现实场景,我们必须正视这些问题并且稳妥地推进这些问题的解决。第八章为研究展望,本章作为结语部分,对未来可以研究的内容和领域做出阐述,包括工资集体谈判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工资集体谈判制度作为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调节劳资关系的有效制度方法,在解决劳资冲突,协调劳资关系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要学习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同时也要注意克服“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问题,将国外的成功经验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结合起来,使集体谈判制度在中国的大地上开枝散叶,硕果累累。
【作者】彭闯;
【导师】涂文涛;
【作者基本信息】西南财经大学,政治经济学,2014,博士
【关键词】劳资关系;企业;工资;集体谈判;

【参考文献】
[1]闫红玉.线性光学系统中的量子直接通信[D].大连理工大学,理论物理,2013,硕士.
[2]李贞.企业对员工的社会责任与员工敬业度的关系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企业管理,2012,硕士.
[3]孟湘琴.无线传感器网络基于Dv-hop节点定位算法研究[D].湖南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2011,硕士.
[4]林一平.伯克级及其弟妹型导弹驱逐舰[J].飞航导弹.2001(07)
[5]郭旭朝.增龄双足鼠退变性腰椎侧凸模型的建立[D].河北医科大学,外科学(专业学位),2014,硕士.
[6]李超,王亦修,孟凡超,吕书玲,荆钰,马正飞.氨基改性MIL-101(Cr)用于CH_4/CO_2吸附分离的研究[J].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2015,01:24-29+70.
[7]汤水辉.互文理论观照下的英汉文学互译[D].湖南师范大学,英语语言文学,2004,硕士.
[8]申慧君.基于日志的Android平台恶意软件检测方案的研究与实现[D].兰州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2013,硕士.
[9]宋晓霞.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室性早搏对心功能的影响[D].青岛大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2013,硕士.
[10]平义.中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融资模式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工程经济与管理,2013,硕士.
[11]黎莉.必然的堕落—原型批评视角下克里斯托弗·马洛的悲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英语语言文学,2014,硕士.
[12]姚晓莉.面向建筑节能的加气混凝土吸放湿特性与有效导热系数研究[D].浙江大学,2015.
[13]吴吉义.国内外农业信息化现状分析[J].信息化建设.2006(06)
[14]范帮文.个人信息管理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情报学,2014,硕士.
[15]金明洁.论票据期后背书制度[D].浙江工商大学,民商法学,2012,硕士.
[16]崔婉依.基于SH架构的编辑部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吉林大学,软件工程,2012,硕士.
[17]李鑫.圆柱壳压电能量采集及振动主动控制研究[D].浙江大学,工程力学,2012,硕士.
[18]史丰瑞.我国音乐类电视娱乐节目类型分析[D].吉林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2014,硕士.
[19]杨娟.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提供城市基础设施的效率和风险分析[D].山东大学,财政学,2013,硕士.
[20]刘晓冰.江西省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2012,硕士.
[21]杨志军,张鹏举.环境抗争与政策变迁:一个整合性的文献综述[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4,05:12-27+127.
[22]李智威,邱瑞昌,李淑英,席海阔.城市轨道交通24脉波整流机组的机理分析[J].电子设计工程,2014,11:57-60.
[23]陈江.部分高校散打专选学生常见运动损伤及成因分析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训练学,2013,硕士.
[24]杨琴芝.基于STM32F的多功能电能表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学位),2012,硕士.
[25]梅加纯.编码式光纤光栅的制作与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机械电子工程,2004,硕士.
[26]姜成禹.高温超导电机中超导磁体线圈的冷却模拟及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制冷及低温工程,2013,硕士.
[27]李珍.基于RFID技术的服饰分销物流管理系统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8.
[28]杨志超.航站楼离港旅客托运行李需求预测[D].哈尔滨工业大学,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2013,硕士.
[29]程亮,金菊良,郦建强,王宗志,李磊,袁潇晨.干旱频率分析研究进展[J].水科学进展,2013,02:296-302.
[30]宋大为,张宝贵.PLC在气体分析系统中的应用[J].冶金自动化,1995,02:35-37+27.
[31]严欣欣.电子政务支持下的产权交易市场行政监管体系框架初探[D].兰州大学,公共管理(专业学位),2013,硕士.
[32]张锐.基于基图像分解的室外光照估计研究[D].山东大学,数字媒体技术和艺术,2014,博士.
[33]孙长军,张顶立.CRD法暗挖隧道下穿既有线施工沉降控制技术[J].市政技术,2015,02:97-101.
[34]魏洪秋.具有自修复功能的形状记忆聚合物的制备及性能表征[D].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工程,2013,硕士.
[35]丁健.液压机械无级传动液压控制系统设计及特性分析[D].燕山大学,车辆工程,2014,硕士.
[36]刘禹.河南平高公司法律风险管理研究[D].湖南大学,工商管理,2011,硕士.
[37]邓慧群.赵季平声乐作品的创作特征与演唱研究[D].西安音乐学院,声乐教学与演唱,2013,硕士.
[38]刘敏.油茶DGAT1基因的表达和功能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经济林,2014,硕士.
[39]汪玮.乌尔逊凹陷泥岩分布的表征[D].东北石油大学,地质工程(专业学位),2013,硕士.
[40]曹亚康.VMS诱导信息下驾驶员路径选择行为理论分析与仿真建模[D].北京交通大学,2014.
[41]毛雪梅.多维曝气SBBR工艺处理餐饮废水实验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环境工程,2014,硕士.
[42]林泰崴.变精度粗糙集的研究及在数据库中的应用[D].福州大学,2005.
[43]龚科瑜.碳氢燃料热裂解结焦中碳颗粒粘附机理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工程,2013,硕士.
[44]吴铁洲,郭福亮,王谦.Web内容挖掘与信息搜索方法研究[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2003,03:102-104.
[45]娄伟杰.论民事再审的功能[D].太原科技大学,诉讼法学,2013,硕士.
[46]万龙.东北寒地区域碳排放现状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技术经济及管理,2014,硕士.
[47]王正美.潍坊市检察院人民监督员业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山东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学位),2013,硕士.
[48]卢佳佳.船舶动力定位系统控制策略研究及应用[D].江苏科技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2013,硕士.
[49]耿海龙.动态可重构穿戴计算机软件平台设计与实现[D].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013,硕士.
[50]罗勇.土工问题的颗粒流数值模拟及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7.

相关推荐
更多